教育部簡報〔2025〕第29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西部區位優勢和旱區農業科教特色,堅持深耕中亞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探索高等農林教育“出?!毙履J?,為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持。
一、加強組織領導,優化服務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加強系統謀劃。校黨委常委會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定期研究謀劃推動農業科教對外開放合作工作,成立對外開放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深化實施國際化戰略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意見》《創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標桿行動計劃》等文件,將有組織對外合作作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戰略舉措,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打造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隊伍等方面整合資源、系統推進,形成開展農業科教對外合作交流的整體合力。
?。ǘ┐罱ń涣髌脚_。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青年科技創新聯盟等6個專業子聯盟,連續舉辦10屆聯盟論壇,目前已有19個國家130家科教機構和企業加盟,通過創新合作機制、加強資源共享、深化互學互鑒,深入開展農業、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
?。ㄈ┤谌肴蝮w系。聚焦農業減貧、食品安全、人類健康、生態文明等全球農業發展議題,持續打造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等國際性學術會議品牌,創辦建設《逆境生物學(英文)》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牽頭籌建國際旱區農業科技合作組織,探索在中亞、南亞等區域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設立分支機構,著力打造世界旱區農業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訓、技術示范、成果轉化等全鏈條交流合作重鎮。
二、聚力人才培養,建強服務教育對外開放生力軍
(一)優化開放辦學環境。深化教育國際合作,推進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聯合培養,健全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機制,助力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人才。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在資源共建共享、數字化建設等領域合作,學校圖書館通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證,構建形成“本土收藏、全球服務”的農業知識服務體系。
(二)強化學生能力鍛造。實施海外訪學國際視野拓展計劃,布局設立一批海外人才培養基地、海外專業實習基地,舉辦國(境)外優秀教師“教學工作坊”,創新“專業+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深入實施學校絲綢之路國際化農業人才研究生培養專項,持續擴大學生赴國外高水平農業院校、企業交流學習規模,先后遴選30余名學生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實習交流,有針對性地培養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急需的農業人才。
(三)深化留學生培養機制。在烏茲別克斯坦創辦塔什干海外分校并正式招生,為中亞學子“留學中國”拓展通道,培養博碩士高層次農林人才百余人。深入開展留學生“感知中國鄉村”知華友華教育,組織留學生深入陜西合陽等鄉村一線開展農技推廣,加強以弘揚傳播中華農耕文明為主線的特色人文交流,引導留學生感知中國、了解中國。
三、深化科技合作,注入服務教育對外開放新動能
?。ㄒ唬┐蛟靺f同創新載體。緊密對接上合組織成員國科技創新合作需求,聯合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開展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區域農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示范模式與標準研究,建立健全以國際化創新團隊為支撐的高水平創新平臺體系,獲批教育部旱區作物抗逆改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科技部中國—中亞旱區農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國際農業聯合研究中心和陜西省中哈作物綠色生產“一帶一路”實驗室,共建中哈畜牧業、中烏智慧農業等聯合實驗室,服務支撐上合組織成員國現代農業科技高效能創新。
(二)做實農業技術培訓。作為上合組織大學農學方向中方牽頭高校,發起成立“上合組織成員國涉農高校聯盟”,依托上合農業大學校長論壇、現代農業工作坊等開展農業技術專題培訓,承擔實施中巴兩國元首外交承諾項目,舉辦巴基斯坦農業“千人計劃”在華培訓班,為上合組織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三)發揮專家智庫作用。依托哈薩克斯坦等國別研究中心建設高端智庫,實施“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吸納海外智庫專家,聚焦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產業合作需求等開展深入研究,形成一批聚焦國際旱區農業發展的高質量政策咨詢報告等重要成果,《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技術集成示范與標準化研究報告》納入“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重要成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技術合作攻關提供重要參考。
四、強化示范引領,提升服務教育對外開放影響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成立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領導小組,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組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團隊,先后派出190余人次科技人員進駐,聯合涉農企業、地方政府等力量開展小麥、玉米、大豆、蘋果等13大類115個優良品種的品比試驗和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探索形成“科技引領、企業主體、政府主推、多方協同”的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新模式。
?。ǘ┝可矶ㄖ妻r業技術方案。針對當地農業產業區域特性,圍繞作物育種、節水灌溉、畜牧獸醫、鹽堿地治理開發等領域建設8個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打造中國農業良種、良法、良技“出?!睒影澹瑸椤耙粠б宦贰惫步▏液偷貐^農業綠色增產增收提供中國經驗。中烏節水農業示范園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實現節約用水50%、產量提高30%;中吉果木良種繁育技術示范園引入的蘋果新品種及栽培技術,使園區提前兩年豐產、每畝增產300公斤;中哈糧油作物生產科技示范園的小麥品種較當地品種最高增產60%、平均增產20%—30%。
(三)拓展提升技術推廣體系。依托示范園與相關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聯合打造海外訂單農業模式,協力形成以大學為依托、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海外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體系,已累計在哈薩克斯坦示范種植經營糧油作物150萬畝、輻射帶動當地農戶種植經營3000萬畝,為服務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和共建“一帶一路”開辟新路徑、作出新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