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固本培新、鑄魂育人,聚焦系統集成、立德樹人、質量提升、內涵建設,探索地方綜合大學舉辦高質量教師教育新路徑,為教育強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人才。
聚焦系統集成,以體制機制創新聚力。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師范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由知名教育學家、特級教師等組成的師范教育發展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統籌謀劃師范教育改革工作。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將相關單位協同推進改革情況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形成舉全校之力辦好師范教育的工作格局。印發《師范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師范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師范教育建設與管理辦法》等文件,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明確各項目主體和責任。按照“統分結合、以統為主、協同育人”原則,建立“七統二分”管理體制和雙歸屬、雙撥款、雙班主任的“三雙”管理機制,即由師范學院負責師范生的招生、日常管理、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實習實踐、專業認證等七項工作,由相關學科性學院負責學科專業課程教學、畢業論文指導與設計等兩項工作;明確師范生培養工作同時歸屬學科性學院和師范學院,學校按師范生人數同時向學科性學院和師范學院撥付人才培養經費,學科性學院配備“學科班主任”、師范學院配備“思政班主任”。
聚焦立德樹人,以教育家精神鑄魂。結合新時代師范生成長發展特點,實施“未來教育家”培養工程,強化“三全育人”,深化“五育并舉”,貫通第一、第二課堂,推進“培根鑄魂”“強基賦能”“實踐力行”“美育浸潤”“陽光活力”五大行動,以系列品牌活動將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貫穿師范生培養全過程。擦亮學校師范教育紅色名片,將理想信念、師德師風教育與學校94年來因師范而生、因師范而興的光榮校史相結合,講好學校“大先生”至誠報國、樂教愛生的育人故事,精心建設師范文化館,引導師范生感悟歷史文脈、堅定教育理想。用好優秀校友資源,打造師范生“名師講壇”品牌,常態化邀請教育名家、名校長、名師校友、優秀師范生開展講座。全覆蓋開展“尋訪我身邊的好老師”、志愿支教、校友走訪、教育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師范生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上好教育情懷課。
聚焦質量提升,以培養模式改革強基。加強師范專業優化調整,堅持“轉入要篩選、轉出不設限”,實行優勝劣汰、動態調整。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招收湖北省“荊楚優師計劃”公費師范生,遴選組建“強師”實驗班,專設“優秀師范生獎學金”,師范專業吸引力不斷增強,招生量質齊升。構建師范生全面育人體系,提出“1+8”師范人才培養規格,即培養“擁有一腔教育情懷”和“八個方面核心素養”的師范生,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增加師范特色思政課、科學前沿知識課、“AI+未來教育”等課程。開辦數字教育微專業,引入AI數字人技術,試行“AI+OMO(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數智賦能師范人才培養。一體化增加教育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課程比重,舉辦師范生實習就業洽談會,打造師范生“招生+實習+就業”直通車。建立師范生教學技能“賽練學教”提升體系,以賽促練、以練促學、以學促教。近4年學校獲“田家炳杯”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獎項40余項。
聚焦內涵建設,以優質資源配置賦能。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入開展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以“好老師”培養未來的“好老師”,涌現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范教師等一批優秀典型,持續建強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開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打出考核評價和薪酬改革“組合拳”,激發教師潛心培養師范生的內生動力。建立“大學—政府—教科研機構—中小學校”多方協同機制,發起成立“湖北地方綜合大學師范教育協同創新共同體”,與地方政府共建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與省、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度合作,與省內外中小學共建近100所綜合性實習基地,舉辦實習基地校長論壇等,廣泛匯聚資源賦能師范人才培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